全球反导拦截武器分析

2020-03-03
关注
摘要 本文将梳理、阐述美国、俄罗斯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这五个国家当前在役反导拦截武器的现状与技术。

  本文将梳理、阐述美国、俄罗斯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这五个国家当前在役反导拦截武器的现状与技术。

  No.1美国

  美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球一体化反导体系,基本可覆盖全球、全弹道(助推段/中段/末段),雷达与红外系统相结合、“陆/海/空/天”全程观测、分层拦截,主要反导系统包括:

  地基中段防御(GMD)系统

  地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(THAAD)系统

  地基末段低空反导系统(PAC-3)

  海基宙斯盾反导系统(Aegis BMD)

  岸基宙斯盾反导系统(Aegis Ashore BMD)

  在研的助推段空基拦截弹(AWL)

  各系统对应的拦截弹包括地基拦截弹GBI、海基/陆基宙斯盾的拦截弹标准-3 Bolck IA/IB/IIA系列导弹、THAAD拦截弹、爱国者PAC-3拦截弹,其它拦截技术包括助推段激光反导和助推段机载拦截弹,详细部署情况及拦截目标如下表。


  表1 美国主要反导系统及拦截弹

  美国正在逐步完善其全弹道反导拦截系统,如图1给出了其分段反导系统作战能力示意图。美国当前的天基反导应用包括国防支援计划(DSP)和天基跟踪与监视卫星(STSS)。助推段拦截方面,美国在研发机载激光拦截技术(ABL)和机载武器层(AWL),可以对各种不同射程的弹道导弹实施上升段拦截,但目前处于探索预研阶段,难点在于反导需要的激光能量较高,而激光的功率密度太低,导致激光器体积太大,功耗太高,无法实现无人机长航时反导拦截,当前正在攻破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技术。

  地基拦截弹可对射程约10000km的洲际弹道弹实施中段拦截,此系统在2017年开展了试验,并取得了成功。标准-3 系列导弹可对中程、中远程弹道导弹实施中段拦截,此外,标准-3 Block IIA可对射程超过5000km及部分洲际弹道导弹实施拦截。THAAD系统可对射程5000km的弹道导弹实施末段高空拦截,美国正在发展增程型THAAD(THAAD-ER),可进一步提升拦截高度和拦截距离。爱国者PAC-3可对射程1300km以下的弹道导弹实施末段低空拦截,美国发展的PAC-3 MSE(导弹段增强),2015年已交付陆军,与基型PAC-3导弹相比,PAC-3 MSE的拦截高度增大约50%,拦截距离增大约100%。


  图1 美国分段反导系统作战能力示意图

  No.2俄罗斯

  俄罗斯开始装备第三代莫斯科反导系统A-235,并逐步修复其导弹预警能力的漏洞,计划在2020年前逐渐建成统一的空天预警体系。A-235系统可装备核弹头、动能弹头、破片杀伤弹头等多种弹头,能摧毁集群目标、拦截“洲际导弹”。此外,俄罗斯的另一反导利器即S-300、S-400以及正在发展的S-500系列,前两者兼具防空/战术反导能力,S-500配备的三型拦截弹将使S-500不仅具备战术反导能力,同时具备部分战略反导能力。

  系统是俄罗斯在研的第三代战略反导系统。2018年2月12日,俄成功测试了最新型反导系统,表2给出了其系统组成;配备了远、中、近程拦截弹,具体配置如表3所示。


  表2 A-235战略反导系统组成


表3 A-235的三种拦截弹

  A-235 系统具有如下特点:

  (1) 增加了中层拦截弹,三层拦截弹的覆盖高度从15 千米~800 千米,能够形成从中高空到太空不同高度的三层反导拦截网,而采用双层拦截弹的A-135 系统则无法拦截从30千米 -70千米高度之间的目标。

  (2) 采用核、动能及破片杀伤三种拦截方式,提升了实战运用的灵活性。中、低层拦截弹使用常规弹头,能够避免A-135 系统拦截时出现的核污染;高层拦截弹保留核拦截方式,能在惯性制导精度较低的情况下依靠核爆炸威力摧毁目标,并且拦截高度和距离较远,不会对莫斯科地区造成核污染。

  (3) 中、低层拦截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,能够提高生存概率和灵活运用能力。

  (4) 相比于先进的拦截系统,A-235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制导精度不足、抗干扰能力弱,其中低层拦截弹采用无线电制导,易受干扰;高层拦截弹采用惯性制导,精度较低。

  S-500是俄罗斯的另一反导利器,属第五代防空反导系统,于2003年开始研制。该系统可配备多种不同拦截弹分别实施防空和反导作战,其反导拦截弹包括77N6-N和77N6-N1,能够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、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(弱机动性)、低轨卫星等多种目标。俄军计划到2020年前装备5个团(共10套系统)。

  反导系统包括1个85Zh6-2指挥所、1部76T6雷达、1部77T6雷达(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),以及77N6-N和77N6-N1拦截弹,如表4所示。此外,系统还可以列装“马尔斯”分米波机动型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

  表4 S-500反导系统主要性能参数表

S-500系统的最大拦截高度200千米,最远拦截距离600千米,可拦截速度7千米/秒、射程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。与S-400系统相比,S-500系统具有如下优势:?

  具有相对独立的防空与反导两个子系统,配备不同射程的拦截弹,在指挥所的指挥下根据目标威胁的程度实施有先后次序的拦截。

  配套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750千米,比S-400远350千米。

  拥有更强的反导与反卫能力,反导拦截高度达200千米,能够攻击低轨卫星。S-400系统的反导高度仅为30千米,反卫能力较弱。

  具有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,S-500系统的拦截高度覆盖整个临近空间,能够拦截速度达7千米/秒(约20马赫)的目标,而S-400系统的拦截高度只有30千米,仅能拦截速度为4.8千米/秒(约14马赫)的目标。

  No.3日本

  日本已经拥有了海基“宙斯盾”和“爱国者”PAC-3的双层反导系统,而且日本是除了美国外唯一具备海基宙斯盾拦截能力的国家;2018年1月,日本已经通过了引进陆基“宙斯盾”的决议,将构建三层反导系统。

  海基反导方面,日本的海基“宙斯盾”舰建设已初具规模。在舰船数量方面,日本海上自卫队先后装备了4艘“金刚”(Kongo)级和2艘“爱宕”(Atago)级“宙斯盾”驱逐舰。6艘“宙斯盾”舰主要部署在针对朝鲜和中国方向的日本海和东海基地。其中,佐世保基地部署2艘“金刚”舰和1艘“爱宕”舰,京都的舞鹤基地部署1艘“金刚”舰和1艘“爱宕”舰,横须贺基地部署1艘“金刚”舰。

  2014年6月,日本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,使日本“宙斯盾”战舰可以更多的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联合作战。此外,日本计划再增订两艘“爱宕”舰,并在2020年前服役。届时,日本将拥有8艘“宙斯盾”舰。目前,6艘“宙斯盾”舰只能保证日本本土免受弹道导弹威胁,但考虑到保养和大修,通常只有4艘处于战备状态。因此,6艘舰只能保障重点方向的导弹防御,若8艘“宙斯盾”舰全部进入现役,则可以覆盖整个日本的导弹防御。

  陆基方面,日本于1989年、1996年和2004年分别引进爱国者PAC-1、爱国者PAC-2和爱国者PAC-3。目前日本部署的爱国者武器系统包括爱国者PAC-2和爱国者PAC-3,其中担负日本陆基导弹防御任务的主要是爱国者PAC-3,具体作战能力请参照美国部分。

  2018年1月,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了部署2部陆基“宙斯盾”的决议,并直接配装最新型的标准-3 Block IIA拦截弹,可拦截5000km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甚至洲际导弹。

  总之,未来日本将拥有陆基宙斯盾配备的标准-3 IIA、海基宙斯盾舰配装的标准-3 IB和陆基爱国者末段低空拦截系统PAC-3,届时日本将拥有多层反导体系,可覆盖日本本土全境。此外,日本部分反导系统可以接入美国的全球反导网,并共享美国的预警卫星、远程预警雷达探测信息以及美国部署在日本基地的THAAD反导系统等。


  No.4印度

  近些年,印度大力发展军备建设,尤其注重反导能力的提升,仅2017年,印度即开展了3次反导试验。印度已经建成了具有拦截射程2500km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,正在建设拦截射程5000km导弹的防御系统。

  21世纪初,印度已经建成了双层拦截系统,包括“先进防空”(AAD)拦截系统(最高拦截高度30km)和大气层外“大地防空”(PAD)拦截系统(最高拦截高度80km)。2009年后,随着“大地防御拦截器”(PDV)的研制成功和试验的展开,印度开始研制用于取代PAD拦截弹的PDV拦截弹,构建由PDV和AAD组成的双层反导系统。“大地防PDV的拦截高度超过120km。印度装备的反导拦截弹均是在以色列IAI公司的支持下,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(DRDO)研制。此外,印度还装备有俄罗斯的S-300系列,请参照俄罗斯部分。

  AAD拦截弹负责大气层内的低空防御,最大拦截高度30km,集防空与反导功能于一体,是一种单级的、固体燃料推进的反导拦截弹,可在15km~20km的低空实施拦截。飞行中段采用惯导系统制导,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。

  PAD拦截弹负责外大气层的高空防御,可在50km~80km高空对弹道导弹实施拦截,最大拦截高度超过100km。PDV拦截弹将拦截高度提高到150km。PAD拦截弹采用惯导系统,由远程跟踪雷达提供中段修正,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制导。PDV拦截弹则采用更先进的惯性/红外复合制导,属于末段高层动能拦截弹,可拦截射程2000km的中程导弹,类似于美国的THAAD。与PAD拦截弹相同的是,PDV拦截弹也是基于“大地”近程弹道导弹研制的,弹体粗短,拥有4个大型边条翼和4片尾翼,在大气层内外的机动性较低,详细参数对比见下表。


  表5 印度反导体系中拦截弹的主要性能指标

  No.5韩国

  韩国反导系统的发展始于1998年,采取自主研制为主、引进合作为辅的方式。韩国未部署THAAD之前(2017年前),其反导系统仅对射程1500km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具备一定防御能力,但总体拦截能力较弱。2017年,美韩在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部署了THAAD反导系统,使韩国具有了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。

  陆基方面,韩国反导体系主要包括:“爱国者”PAC-2、PAC-3,韩国自研的M-SAM“铁鹰”中程机动地空导弹系统、“远程地空导弹”(L-SAM)系统以及新部署的THAAD拦截系统。韩国的爱国者主要包括“爱国者”PAC-2,2016年后增加了PAC-3。PAC-3可以在25km高度上拦截射程1500km的弹道导弹,作战斜距35~40km。PAC-2的作战性能低于PAC-3,有效拦截高度20km,有效拦截距离30km。“铁鹰”于1998年开始设计,采用俄S-400地空导弹系统技术,于2013年开始列装。每套系统由1部多功能雷达、1部火控系统、1部发射系统和8枚“铁鹰”导弹组成。导弹拦截高度10~20km,最大斜距作战距离约40km。2017年,美韩在庆尚北道星州郡部署THAAD,位于首尔东南方向219公里,于2017年9月6日完成部署。

  海基方面,韩国目前拥有3艘宙斯盾驱逐舰,但是尚不具备反导能力。2007年5月,韩国自主建造的首艘“宙斯盾”驱逐舰“世宗大王”号下水,韩国成为继美国、日本、西班牙、挪威后第五个拥有“宙斯盾”战舰的国家。韩国目前拥有3艘KDX-3型,分别是“世宗大王”号(Sejong the Great,DDG991)、“粟谷李珥”号(Yulgok YiⅠ,DDG992)和“西崖柳成龙”号(RyuSung-ryong,DDG993)。但3艘“宙斯盾”舰仅具备防空能力,尚不具备反导能力,因此韩国实际上并不具备单独拦截远程导弹的能力。韩国正在为“世宗大王”级驱逐舰安装新的垂直发射系统,使其可发射“标准-3”和“标准-6”导弹,进一步增强其防空能力,并具有部分的反导能力(“标准-6”导弹),但仍不具备中段反导能力。

  总体来说,韩国反导系统缺乏中段海基、陆基拦截能力,仅具备陆基末段高空、低空拦截能力,对中近程弹道导弹有一定的拦截能力。韩国现役“爱国者”PAC-2拦截弹、“铁鹰-2”拦截弹,仅具备大气层内、低空、近程拦截能力,机动性能不足,拦截速度、高度、距离、精度均不足,防御范围小,主要用于拦截朝鲜射向韩国的射程300~500km的“飞毛腿-B”和“飞毛腿-C”导弹以及射程为1300km的“芦洞”导弹。THAAD系统的部署,大幅提升韩国对中近弹程道导弹的防御水平,弥补其大气层外、中高空、中远程、高速、精确拦截能力的短板,可以在40~150km的高度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,使韩国具有了多层导弹拦截体系。此外,THAAD系统及其AN/TPY-2雷达可与韩国、美国各种导弹防御传感器和拦截弹系统相连,以便在韩国全境乃至东北亚地区实施联合导弹防御作战。


 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传感器专家网一直密切关注疫情进展,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最新调控与安排,为更好的服务相关企业,在疫情期间,传感器专家网免费发布企业相关文章,免费成为传感器专家网认证作者,请点击认证,大家同心协力,抗击疫情,为早日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您觉得本篇内容如何
评分

评论

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复|注册

提交评论

传感器大佬

比易烊千玺帅一点点的传感器从业者。

关注

点击进入下一篇

以色列国防部将采用新型人工智能系统辅助作战

提取码
复制提取码
点击跳转至百度网盘